|胃鏡減重其實有很多種喔!
|這裡以最學術、專業的角度帶大家,效果、風險一次看
胃鏡減重(學術名稱是內視鏡減重與代謝治療)Endoscopic Bariatric and Metabolic Therapies(EBMT),是一種低侵入性減重方法,通過胃鏡從嘴巴進到你的胃裡
技術來實現減重目標。這些技術皆是藉由胃鏡器械,通過口腔、食道進入胃內,進行一系列操作以減少食物攝取或改變胃結構,從而達到減重的果。
胃鏡減重相較傳統手術,具有較低的風險、較短的恢復期、較少的併發症以及無外部傷口等特性。
常見的胃鏡減重技術包括:
1.胃內肉毒桿菌素注射1,2

過程:透過一般胃鏡將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到胃部的特定部位。
機制:肉毒桿菌毒素會減弱胃部肌肉的收縮能力,延緩胃排空, 增加飽腹感,從而減少食物攝取量。
特點:侵入性低、安全性高, 持續效果約三個月至半年,需定期注射維持效果。
適合族群:
1. 輕度至中度肥胖者(需減重公斤數較少、或僅需體重微調者)
2. 希望短期內看到效果者。
3. 不願或不能接受侵入性手術的患者。
2.胃內水球3

過程:醫生通過內視鏡將一個可擴展的球囊放入胃內, 然後用生理鹽水填充球囊,使其佔據部分胃部的空間。
機制:球囊的存在會增加胃內壓力,減少胃的可用容積,從而讓患者更容易感到飽腹,減少食物攝取量。
特點:球囊通常在胃內放置6-12個月,需通過內視鏡移除。水球移除後復胖風險較高。
適合族群:
1. 輕度至中度肥胖者。
2. 可合併胃內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以加強效果。
3. 約可減輕體重10-15%
3.胃鏡縮胃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 (ESG)4
(又稱無恆胃拉提)

過程:使用內視鏡、縫合設備,將胃壁重塑,減少胃部空間,類似於外科手術中的袖狀胃切除術,但不需要切除胃部組織、無體外傷口。
機制:通過縮小胃的容積、改變胃部內分泌機轉,患者會容易感到飽腹感,從而減少食物攝取量。
特點:ESG是一種較新的技術,手術時間短,恢復期較快,有1%的出血風險。
適合族群:
1. 中度肥胖者。
2. 需較持久療效者。
3. 欲減少較多體重者。
4. 約可減輕體重20%
4.胃底黏膜燒灼術; Gastric Fundal Mucosal Ablation (GFMA)5

過程:使用一般上消化道內視鏡,對胃底黏膜進行燒灼,使其重塑,無體外傷口。
機制:飢餓細胞大量存在胃底黏膜,胃底也是吃飽後胃部儲存食物的地方,GFMA可減少飢餓素(ghrelin)分泌,也可減少胃容積。
特點:GFMA一種先進的技術,無體外傷口,主要風險為胃出血與穿孔。
適合族群:
1. 輕度至中度肥胖者。
2. 需較持久療效者。
3. 約可減輕體重8-10%
5.加強型胃鏡縮胃(ESG-MAX); 胃鏡縮胃+胃底黏膜燒灼術 (ESG+GFMA)
過程與機制:加強型胃鏡縮胃(ESG-MAX),結合了胃鏡縮胃(ESG)和胃底黏膜燒灼術(GFMA),將兩者在一次手術中完成。
特點:ESG-MAX結合了ESG與GFMA的好處,效果強大,無體外傷口,侵入性低,但也結合了兩者的風險。
適合族群:
1. 中度至重度肥胖者。
2. 可維持較持久療效。
3. 約可減輕體重25%
#每種療法都有其特病的適應症和禁忌症,患者應該與醫生詳細討論,經由醫師分析每人的特定需求與狀況後,做出建議,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患者要怎麼選擇
大部分的患者如果是第一次減重,自己飲食管理後沒有效果或卡關,多數醫師都會建議先嘗試藥物為基礎的內科減重,避免侵入性治療造成可能的併發症。當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或停藥復胖,可以考慮使用較長效的內視鏡治療和外科手術。當今內視鏡治療由於可以做到當天就回家,減重效果不及外科手術,安全性更高恢復速度更快,近年來成為各醫療院所所提供的標準治療。其中以俗稱胃鏡縮胃/無恆胃拉提的內視鏡胃袖整形術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ESG)具有最持久的減重效果。胃鏡縮胃搭配藥物可以提升治療效果。
胃鏡縮胃怎麼選?
要選擇有原廠訓練,使用原廠正貨的醫療院所。目前已美國Boston scientific原廠OverStitch 系列的產品才有通過嚴謹臨床試驗,通過美國FDA認證取得減重適應症,以及取得美國醫學會第一類CPT code(代表專業且廣泛使用),以及2024 IFSO 國際代謝減重聯盟的指引7。其他種類的胃鏡縮胃耗材也開始進入台灣市場,目前這些產品都在進行臨床試驗,準備取得美國FDA 減重適應症中。
另外也建議選擇有完整照護團隊以及有能力處利併發症的團隊唷。

鍾睿翔 Chung, Jui-Hsiang

周莒光 Chou, Chu-Kuang
References:
1.Bang CS, Baik GH, Shin IS, et al. Effect of intragastric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a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Gastrointest Endosc 2015;81:1141-9.e1-7.
2.Yen YA, Wang CC, Sung WW, et al. Intragastric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 for weight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2;37:983-992.
3.Abu Dayyeh BK, Maselli DB, Rapaka B, et al. Adjustable intragastric balloon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Lancet 2021;398:1965-1973.
4.Abu Dayyeh BK, Bazerbachi F, Vargas EJ, et al. 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class 1 and 2 obesity (MERIT):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2022;400:441-451.
5.Maselli DB, Donnangelo LL, Wooley C, et al. Endoscopic Gastric Fundal Mucosal Ablation Induces Weight Loss in Adults With Obesity. Gastroenterology 2024.
6.van Baar ACG, Holleman F, Crenier L, et al. Endoscopic duodenal mucosal resurfac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e year results from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open-label,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 Gut 2020;69:295-303.
7.Dayyeh BKA, Stier C, Alqahtani A, et al. IFSO Bariatric Endoscopy Committee Evidence-Based Review and Position Statement on 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 for Obesity Management. Obes Surg 2024.